发布日期:2025-06-26 07:30 点击次数:151
6月18日深夜,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罕见发声,他的话掷地有声:“我们绝不会对犹太复国主义者表现丝毫怜悯!”此番言论一经公开,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反响。几小时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刚刚宣布“已经锁定了哈梅内伊的位置”,并威胁道“如果伊朗不无条件投降,美国将对其发动毁灭性打击”。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威胁,年已85岁的哈梅内伊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以一种坚决的态度予以回击。究竟是什么让哈梅内伊如此冷静而强硬?伊朗又凭借着什么样的底气,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立场?
6月17日,紧张局势悄然加剧。以色列国防军出动战机,对伊朗境内的12个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打击的目标包括导弹储备库、导弹发射阵地以及一些疑似核设施。以色列方面宣称,已成功摧毁了伊朗的铀浓缩设施,并计划全面摧毁伊朗的核计划。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提前离开了G7峰会,并在返回华盛顿的途中,搭乘“空军一号”发表了强硬声明,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武器”,并声称“美国的耐心已经耗尽”。
展开剩余84%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强硬举动,伊朗并未保持沉默。德黑兰方面,伊朗革命卫队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启动了“真实承诺3”军事行动的第11阶段,并首次实战部署了“法塔赫-1”高超音速导弹。导弹划破夜空,精准命中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国防总部和摩萨德大楼,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号称“滴水不漏”的以色列防空系统,如今被伊朗的导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法塔赫-1”导弹堪称伊朗的制胜法宝。其飞行速度达到13至15马赫,配备了变轨球形发动机,能够在导弹末端阶段迅速进行机动,躲避拦截。导弹的表面涂层具有隐身效果,固体燃料推进系统让它具有强大的机动性,而误差仅为30米,使得导弹在高速飞行中仍能精准命中目标。与以色列昂贵的防空导弹系统相比,这种便宜而高效的“非对称打击”方式无疑让美国和以色列都感到极大的压力。
而更令美国不安的,是伊朗并不孤单。就在哈梅内伊发布声明的几个小时之前,来自也门的胡塞武装公开表态,表示“我们将像支持加沙民众一样,支持伊朗打击以色列”。这支在红海与美国军队频繁交锋、积累了丰富战斗经验的“拖鞋军”,在过去曾多次利用低成本的无人机和反舰导弹迫使美国航母战斗群撤退。如今,胡塞武装再次站队伊朗,对美军航母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胡塞武装的军事支持并非唯一。曼德海峡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一旦被封锁,全球石油运输将会遭受致命打击,油价也会随之暴涨。许多国际油轮已经开始绕道避险,全球供应链面临再次断裂的风险。美军若贸然接近波斯湾,不仅要应对伊朗导弹的威胁,还需要防范胡塞武装的袭扰。这将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一场复杂的战略对决。
在伊朗国内,早已进入全面战备状态。革命卫队的指挥官穆萨维宣布,全国已经进入100%战备状态,地下导弹设施全面启动。更令人震惊的是,伊朗国家电视台公开确认,已完成领导人遇刺后的应急预案,接班人名单、指挥系统、战时密码等都已准备完毕。这一切看似并非虚张声势,而是为最坏的情况做出的全面预案。
此外,巴基斯坦对伊朗的支持也不再是单纯的口头支持。媒体爆料称,巴基斯坦已暗中向伊朗提供雷达设备,并为伊朗飞行员提供培训,甚至不排除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核反制的可能性。虽然这一消息未被官方证实,但这种言论的存在,足以显示出当前局势的紧张程度。一名伊朗官员公开表示:“如果以色列动用核武器,巴基斯坦将以核反击回应。”这番话虽然未被证实,但却为局势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6月17日晚,以色列对德黑兰进行了猛烈空袭,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五十架战机夜袭德黑兰第18区,目标直指伊朗的核研究设施和导弹组装车间。爆炸波及到居民区和医院,甚至波及到美驻伊使馆区域,造成200多人死亡,超过1000人受伤。这一轮袭击彻底点燃了伊朗民众的怒火,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反战示威,示威者高喊着“我们不再退让”的口号。
在这样的时刻,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站出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誓言与敌人抵抗到底,绝不妥协。他同时透露,除了巴基斯坦,沙特、卡塔尔和阿塞拜疆等穆斯林国家也在积极协调中东局势,并在私下表达了对伊朗的支持立场。
特朗普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战争困局。如果动用武力,他将深陷中东泥潭;如果退缩,他又害怕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到削弱。而在美国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越来越高涨。根据华盛顿邮报与YouGov联合发布的民调,60%的美国民众明确反对军事干预,71%的人担心战争将导致油价暴涨,进而影响美国经济。一场战争无疑会拖垮美国的财政,甚至影响全球战略重心。
五角大楼的态度也并不统一。多位高级军官警告特朗普,现在全球战略重心应集中在另一个“东方大国”上,如果将大量资源投入中东,可能会导致美国自废武功,尤其在乌克兰战场弹药库存接近耗尽的背景下,再开启一条战线无疑是一种冒险。
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劝诫特朗普:“不要试图颠覆伊朗政权,中东将陷入全面混乱。”欧洲的盟友们普遍支持有限打击,而非全面战争,他们知道,一旦战争蔓延,欧洲将面临难民潮、恐袭高发和能源危机,这将直接影响到欧陆的稳定。
伊朗的反击,已经不再是象征性的回应。随着“法塔赫-1”导弹的成功部署,伊朗革命卫队宣称将继续进行“更加惩罚性”的打击,穆萨维甚至公开呼吁特拉维夫与海法的居民尽早撤离,避免遭受波及。这番话不仅仅是威胁,更像是一次提前的“宣判”。
伊朗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不容忽视。从“法塔赫-1”到“法塔赫-110”,再到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伊朗已经构建起了一个纵深覆盖整个中东地区的打击网络。导弹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一旦启动海上导弹战术,任何防空系统都难以抵挡。
美国航母编队正在驶向波斯湾。“尼米兹”号航母已经调转航向,大量F-22和F-35战斗机正集结前往中东。然而,这场看似压倒性的军事部署背后,伊朗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策略:胡塞武装封锁港口、导弹地毯式打击、核设施保护以及接班人机制,步步为营。
这并不是一场可以轻松结束的战争。特朗普希望通过空袭迫使伊朗“无条件投降”,而哈梅内伊则以一纸“战时遗书”回应。这场赌局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胜负,而是整个中东的未来,以及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